编者按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推行策略》需要,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1+X证书规范是国内职业教育作为一类型型教育的要紧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要紧规范设计。
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一规范旨在通过育训结合、书证融通,真的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优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改革的推行势必需要围绕技能素养,打造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模式。
职业教育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
以往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评价内容看,侧重学校教育的内容,侧重普通教育的内容,在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内容特别是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相对薄弱。
从评价方法看,存在着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张皮现象。社会化证书主要适用于职业范围,并没考虑学校职业教育特征和需要,两者不融通,很难在同一个培养策略中和教学过程中落地,增加了学生培训和考核的负担,也增加了学校组织工作的负担。
从评价主体看,缺少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缺少权威的有公信力的培训评价组织参与。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数目做了较大幅度降低,而社会上行业企业和培训组织开发的职业证书参差不齐,存在口径宽窄不一,适应范围不广和规范性不强等问题,致使学校和学生在选择时无所适从。
从评价成效看,缺少职业教育作为一类型型教育的评价机制。因为缺少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和规范支撑,致使教育系统与其他有关部门在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上没形成合力。除此之外,职业教育作为一类型型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定义,应该也包含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在在职业教育的高层应用方面怎么样科学地进行人才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还基本处于空白。
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原则
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要打造起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打造的原则如下:
一是坚持学生中心。评价规范改革和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从规范设计、评价内容、培训考核、成就认定等方面都应有益于学生主动学习、便捷学习,有益于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进步。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在1+X规范下,对职业教育学习成就的评价与证明是学校教育的常见性与不同行业企业职业需要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系统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要改变以往以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人才水平评价之中,用标准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从源头上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坚持书证融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依据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需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推行,解决以往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两张皮的问题。
四是坚持多方协同。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1+X规范下的人才评价势必是多方协同的体系。这既包含组织开发国家职业标准的人社部门和拟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包含负责开发证书、培训考核学生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还包含推行教育主体的职业院校。这几方面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在1+X试点阶段势必起着统筹协调有哪些用途。
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标准开发是首要条件。标准是工作的源头,也是检验水平的依据。第一,标准分层级。第一层是人社部负责组织开发的各类国家职业标准和教育部拟定的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核心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两者要有机衔接和融通;第二层是依据第一层国家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以第二级为依据,按职业技能范围分类,对应企业典型职位(群),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进步所需的综合能,开发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教育系统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人社系统开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有机衔接。
1+X规范中已明确教育系统负责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三级,即初级、中级、高级,而人社部开发的职业资格等级分为五级,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这两方面对接好才能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推行策略》中提出的各类职业证书具备同等效力,持有证书职员享有同等待遇的需要。
第三,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高层应用怎么样拓展人才评价。职业教育作为一类型型教育,势必会拓展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1+X规范也同样合适高层次职业教育,对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水平怎么样评价应该深入研究。比如,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用什么专业目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本科院校来讲水平标准内涵是什么,这类对于一大量正在转型进步的本科院校而言,无疑有要紧的导向用途。
最后,处置好原有职业资格证书与新标准、新证书的关系。新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该是X的主体,这体现了经济社会进步的最新变化和需要。同时,应该鼓励职业院校引入行业企业认同度高的其他社会化证书,作为X的组成部分,这体现政策了延续性,也有益于学生就业创业。需要注意,国家已明令取消的国家原职业资格证书不能再以资格证等形式在1+X规范中出现,预防乱培训、乱发证,保护学生的权益。
培育培训评价组织是保障。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证书水平、证书声誉总负责,主要职责包含:标准开发、教程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帮助院校推行技能培训。现在,社会培训组织比较多,但有标准开发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组织并不多,怎么样培育高水平的培训评价组织自然成为1+X规范的要紧保障。因为这是新生事物,这项工作势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有长期的规划,按部就班的培育。现在,比较可行的策略是在已成熟的品牌中遴选一批,在成长的品牌中培育一批,在证书缺失的范围规划一批,起步阶段必须要控制数目,扶优、扶大、扶强。
事实上,任何一个培训评价组织的视线都有其局限性,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合理的利用既有资源。譬如,可以充分发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哪些用途,借助行业企业和优质院校的专家资源,积极参与指导1+X证书规范试点工作的规范开发、培训指导、水平评价等工作。
除此之外,职业院校也是推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尤其是在书证融通这一理念下,怎么样推行人才培养策略,怎么样拓展培训,怎么样评价学生的水平,与有什么需要和开发建议等,都需要充分听取学校的建议。假如培训评价组织与职业院校各行其是,一定是行不通的,两方面携手才可以使工作愈加顺畅,也会减轻学生培训和考核的负担。
打造科学的考核评价是重点。
1+X拟定的落脚点是考核评价,科学的考核评价是这一规范成功的重点,需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打造完善考核评价规范,组建专家队伍,拟定工作细节,打造安全保密规范,开发建设题库等。
二是对培训评价组织和院校培训水平设立监测、评价机制。特别应该发挥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有哪些用途,促进培训评价工作科学规范,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三是考核的内容要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衔接,应反映典型职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专业常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学生个人的进步需要。
四是考核方法要灵活多样,在强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首要条件下,要体现书证融通、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培训和考核负担,可以把有关专业课程的考核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一次考核书证同认。
五是探索打造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把学生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就进行登记、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对学习和培训的成就进行认证、积累和转换。这不只会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也可为下一步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奠定基础。(中国职教掌握水平保障与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李志宏)